首页

足恋网踩踏优美

时间:2025-05-30 04:35:29 作者:让精彩民俗游持续助燃文旅消费热 浏览量:83985

  央广时评 | 让精彩民俗游持续助燃文旅消费热

  端午临近,民俗游热度持续攀升。来自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龙舟基地”近期搜索量同比上涨216%,“龙舟文化园”搜索量上涨147%,温州、佛山等地成为龙舟文化体验的热门地。同时,随着入境游政策的不断优化,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通过民俗游沉浸式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

  民俗文化是文旅产业的“富矿”。今天,民俗文化既蕴含经济开发潜力,又承载文化传承使命,更是打造地域品牌、延伸产业链条的关键抓手。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游已成为激活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譬如,这个端午假期,我们可以在浙江乌镇享受“长街粽宴”,也可以到安徽宏村体验微缩龙舟赛。在福建福州,当地依托龙舟文化推出多条内河游航线,串联起了多个历史文化街区和潮流商圈……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游,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产品供给,更以文化赋能消费场景,为假日经济注入澎湃动能。

  推动民俗游高质量发展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必答题。如今,人们对端午出游的期待,早已超越“吃粽子、饮雄黄酒”等浅层体验,进而追求文化内涵的深度体验与情绪价值的共鸣。特别是今年,端午节与儿童节“喜相逢”,亲子游、家庭游成为出游主力,许多家长期待孩子能在民俗体验中进一步亲近传统文化,这对旅游服务供给侧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讲既好“民俗故事”,又做活“文化场景”?如何让“头回客”变“回头客”,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跨越?从现实来看,让民俗游焕发持久生命力,持续形成文旅消费新热潮,让广大游客在可感知、可参与的场景中获得文化滋养,需在特色、品质、文化三个维度协同发力。

  民俗游要做好特色文章,避免千篇一律。各地应深挖地域文化特质,将传统习俗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鲜活场景。以“龙舟文化”为例,除观赛外,它可以延伸出民俗表演、手工艺体验、主题美食、文化民宿、非遗“大观园”等多元场景。要避免同质化竞争,立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定位,打造独特文旅标识,在市场中形成辨识度和美誉度。

  民俗游要聚焦品质服务,提升体验质感。游客追求的是悠然自得的尽兴体验,而非“人从众”的拥挤喧嚣。各地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完善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建立科学分流机制,避免因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而引发拥堵、安全等问题。提升硬件“硬实力”的同时,还要持续提升服务“软实力”,以品质化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让民俗游从“短暂出圈”走向“持久出彩”。

  民俗游要坚持文化赋能,呵护本真内核。民俗开发要警惕过度商业化稀释文化内涵,避免“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要将民俗游打造成文化传播载体,通过沉浸式场景设计、互动化项目设置,让游客在体验中感知传统风貌、领悟文化精髓,实现功能价值、文化价值和情绪价值的多维输出。

  又是一年端午至。当民俗基因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当传统习俗与现代服务体验同频共振,精彩民俗游必将持续释放活力,为文旅消费注入源头活水,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央广网评论员 文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李家超冀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增市民国家认同

今年以来,国家博物馆累计推出各类文创产品200余款,涉及350余个品类,出现了凤冠系列、机甲拼插玩具、国博护照、AR考古盲盒、马面裙、冷泡茶、节日礼盒等多款备受观众关注喜爱的产品,观众在参观展览之余,便可以“把博物馆带回家”。

湖北荆州:古城银杏相映 齐绘秋冬美景

伴随着出行人群的增多,全国各地景区陆续迎来游客高峰。全国4A和5A级旅游景区,节前一周及假期第一天的整体游客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在游客增幅较大的景区中,位于新疆的景区最多,喀什古城的客流量同比增长超过九成,神秘的天山大峡谷、湛蓝的赛里木湖也凭借着别具一格的自然美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兼具人文和自然魅力的新疆,成为这个五一旅游目的地中的顶流。

布林肯任内二次访华 美方应树立正确对华战略认知

在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罗思义(John Ross)看来,美国担心自己的产品无法在国际贸易中保持价值链顶端地位,企图通过遏制和打压中国新兴产业来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不公平优势。

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代表走访浙江衢州 探寻先辈足迹

28日12时50分,韩江三河坝站水位涨至42.01米,超警戒水位(42.00米)0.01米,达到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的标准,韩江发生2024年第3号洪水。

王毅将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并访问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

统计数据显示,斯里兰卡2023年接待全球游客1,487,303人次,同比增长106.6%。其中,接待中国总游客数为68,789人次,跃居斯里兰卡第五大海外客源国。而2024年第一季度,斯里兰卡共接待全球游客635,784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89.4%,其中接待中国游客39,212人次,是2023年同期数字的7倍多。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